凯时ag官方网站
联系电话
新闻中心 News center
联系我们 Contact us
  • 电 话:
  • 手 机:
  • 联 系人:
  • 邮 编:
  • 地 址:
治“反酸烧心”本三案均用旋覆代赭汤加味以不变应万变
发布时间:2024-01-24 01:12

  :烧心反酸,可兼夹寒热痰瘀,不一而足。因此把握好最主要的病机,胃虚气逆,用旋覆代赭汤为主方,可以不变应万变。合方时,特别注意调和少阳与太阴。此外,左金丸、乌贝散、枇杷叶与桔梗,都是治疗反酸重要的药对。(

  患者诉烧心反酸,夜间加重,嗳气频多,纳呆,食后即胀,脚凉,二便调。舌红,小裂纹,苔薄白根黄厚,脉沉滑。

  患者反酸烧心,嗳气频作,纳呆,辨为胃虚不纳,胃气上逆之证,《伤寒论》第161条:“……噫气不除者,旋覆代赭汤主之。”又见食后胀满、舌红、脚凉等寒热错杂之痞证,故配以半夏泻心汤。

  旋覆花15克(包煎) ,代赭石5克(先煎), 生晒参15克(另煎) ,清半夏15克,黄连18克,黄芩10克,干姜10克,炙甘草10克,吴茱萸3克,大贝20克,乌贼骨20克,杷叶15克,桔梗3克,生姜8片,大枣5枚

  2010年2月18日二诊:烧心反酸减,胃脘仍胀研磨机。守原方继服2月余,饮食大增,诸症悉退。

  患者近1年反酸烧心,纳呆,时有嗳气,胃脘怕凉,身冷畏寒,口苦,心烦易怒,寐差,便溏,日1~3行。 舌质暗红,舌体胖大,边齿痕,舌苔白腻,脉沉细滑。

  患者烧心反酸,嗳气,舌体胖大,边齿痕,为胃虚气逆之证;口苦、心烦易怒,寐差,胃怕凉,身冷畏寒,大便稀溏等为胆经郁热兼太阴脾虚寒证。 辨为胃虚气逆,少阳胆热兼太阴脾寒证。 治以益气和胃,温脾通阳,疏利肝胆。

  旋覆花15克(包煎),代赭石5克(先煎)散热器,生晒参15克(另煎),清半夏15克,炙甘草10克,柴胡15克,黄芩10克,桂枝10克,干姜10克,天花粉10克,黄连18克,煅牡蛎30克(先煎),炒吴萸3克,乌贼骨20克,大贝20克,炙杷叶15克,桔梗3克,生姜8片,大枣5枚

  2008年5月12日二诊:烧心反酸、口苦等症大减,食欲好转,仍心烦,寐差,大便1日1~2次,时成形。原方加菖蒲15克、远志15克,宁心安神,继服7剂。守方加减治疗月余而愈。

  患者1年前出现烧心反酸成型刀,恶心,嗳气频,口苦,脘腹畏寒,纳可,寐安,便溏,日1行,时夹有黏液,小便调。 舌淡红胖,小裂纹,苔薄白,脉沉细滑缓。

  患者反酸烧心,嗳气频,脘腹畏寒,便溏,舌淡红胖为胃虚气逆之证;口苦,恶心为少阳不和之证。 辨为胃虚气逆,少阳不和证。 治以益气和胃,和解少阳。

  旋覆花15克(包煎),代赭石5克(先煎),生晒参15克(另煎),清半夏10克,炙甘草10克,柴胡15克,黄芩10克,黄连18克,吴茱萸3克,乌贼骨20克,大贝20克,花粉15克,仙鹤草30克,枇杷叶15克,桔梗3克,生姜8片,大枣5枚

  2010年6月21日二诊:诸症明显减轻,烧心、恶心好转,口苦消失,大便成形,日1行。舌红胖,小裂纹,苔薄白,脉沉弦。原方加麦冬15克,以滋养胃阴。

  2011年1月10日,烧心反酸基本消失,偶恶心。近期前往同家医院复查胃镜:慢性胃炎;无食管炎;Barrett食管未见,该院胃镜专家亦惊叹神奇。病人欣喜来告,要求改做蜜丸以资巩固。

  旋覆代赭汤出自《伤寒论》第161条:“伤寒发汗,若吐若下,解后心下痞硬,噫气不除者,旋覆代赭汤主之。”

  《古今名医方论》称旋覆代赭汤为“承领上下之圣方也”。其方由旋覆花、代赭石、人参、半夏、炙甘草、生姜、大枣组成。主治胃气虚弱、痰浊内阻、胃气上逆所致之心下痞硬、噫气不除、反胃呕吐等症。

  析其病机为本虚标实,脾胃气虚是其本,痰阻气逆是其标。方中旋覆花性温,能下气消痰涎,降逆以除噫为君药;代赭石体重而沉,善镇冲逆,助旋覆花降逆下气;半夏、生姜降逆化痰散其结,其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,降逆和胃;生姜重用意在散水饮以降逆;而人参、炙甘草、大枣甘温益气,治其虚,以升为主。

  旋覆代赭汤临床运用时当谨守原方比例。旋覆花、代赭石原方分别为三两、一两,比例为3:1。

  二则本证病位在中焦脾胃,代赭石量大则直抵下焦而入肝经,药过病所,难以发挥降胃之功;

  三则本证心下痞硬而噫气不除,气逆之势已甚,量大重以镇之,恐有压而不服,其气更逆之虑。重用养正补虚之参、草、枣,安定中州,降逆效果更佳。

  《伤寒论》中所用人参为产自山西上党郡的上党人参,现已绝迹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相传欲试上党参,但使二人同走,一含人参,一空口,度走三五里许,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,含者气息自如,其人参乃真也。”可见人参益气补虚之功。

  《神农本草经》亦言人参可调中,疗胸胁逆满。生晒参10~15克,补益力最强,若患者症状夹热、夹实或正虚不甚,不能耐受生晒参之温性,可酌情以补益力稍次,性味也较平和的党参、太子参代之。

 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多为先天不足、后天失养、饮食不节、情志失调等,引起脾胃虚弱,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而发病。 以反酸、烧心、嘈杂、嗳气、胃脘痞满和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,可归入中医“嘈杂”“嗳气”“吐酸”“胃痞”“胸痹”“梅核气”等范畴,也可因食管外表现咳嗽、哮喘、中耳炎、牙侵蚀症等,划入“咳嗽”“哮喘”“牙疳”等范畴。

  胃食管反流病病程演变中可兼加气滞、火郁、痰湿、血瘀等病理因素,初期实多虚少,后期实少虚多。

  本病虽然病机复杂,症状多变,临床辨证, 仍当谨守“胃虚气逆”之病机关键,再审其虚实寒热、兼夹邪气,然后分型治之。 以“健脾益气,和胃降逆”之旋覆代赭汤为主方,随证灵活化裁。

  以上6型可单独出现,亦可相互兼夹而数型并见,临证常需随症加减,如兼见肝郁化热、反酸明显者,合乌贝散制酸止痛;反食频作,呕吐痰涎者,加炙枇杷叶、桔梗调畅气机,降气化痰;久病入络,胸骨后刺痛,入夜尤甚者,加土鳖虫、威灵仙,破血逐瘀,通络止痛。

  左金丸出自《丹溪心法》,由黄连六两、吴茱萸一两或半两组成,主治肝火燥盛所致之胁肋胀满,嘈杂,呕吐吞酸。

  《病机十九条》中提到“诸逆冲上,皆属于火;诸呕吐酸…皆属于热。”左金者谓使金令得行于左而平肝也,《素问·刺禁论》中言:“肝生于左,肺藏于右”。

  根据藏象学说,以五脏对五方,则肝对应东方,肺对应西方,人面南背北而立则左肝右肺,从功用而言,肝气从左升发,肺气在右肃降,肝升肺降,升降协调,相互制约,从五行生克而言,肺金克肝木。

  左金丸证为肝火旺盛,实则泻其子,心为肝之子,故重用黄连为君药苦寒清泻心火,使火不克金,肺金之气得以肃降,而金能克木,则过亢之肝木得平,此即左金名字之由来。

  此处吴茱萸为佐药,功用有四:一则味辛而疏肝解郁;二则味苦能引热下行以降逆止呕;三能引黄连入厥阴肝经;四能反佐黄连之寒凉。

  临床用左金丸需把握肝火燥盛的病机,肝火犯胃,症可见胁肋胀满,烧心吐酸,口苦咽干,舌红脉弦。黄连、吴茱萸比例为6:1,可用黄连12~18克,吴茱萸2~3克。若患者见肝胃虚寒之烧心吐酸,则用反左金,黄连、吴茱萸比例为1:6,吴茱萸12~18克,黄连2~3克。

  乌贝散为近代之经验方,出自1954年第9期《北京中医》,由乌贼骨、浙贝母组成,有制酸止痛之功。实验研究表明乌贝散有吸附胃蛋白酶、中和胃酸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。

  枇杷叶、桔梗为一组药对。枇杷叶清肺和胃,降逆化痰,《名医别录》:“主卒啘不止,下气”;桔梗能开提气血,主利肺气,通咽膈,宽中理气。两药相伍,一升一降,用以调节肺胃胸膈间气机升降。

  胃食管反流病中以胃气上逆之嗳气、反酸为主要表现,故用此药对以调节气机,重用杷叶以降气,少佐提气之桔梗,以气机有升方有降,常用枇杷叶15克、桔梗3克。

  在临床中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以烧心、反酸为主症,在针对其胃虚气逆的病机关键以旋覆代赭汤为主方治疗时,可酌情加伍左金丸、乌贝散、枇杷叶及桔梗以清肝和胃、降逆制酸、调理气机。

  注: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、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,不能作为处方,请勿盲目用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一切遵医嘱,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。

  1、文 源: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。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。

  2、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,尊重知识与劳动。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。

Copyright 2017 凯时ag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